个税起征点2017

### 个税起征点2017年的政策回顾与影响分析
个税起征点2017年的具体设定
回顾2017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定为每月3500元。这一标准意味着,如果个人的月收入不超过3500元,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个税起征点的设定,是国家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平衡国家财政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在2017年,个税起征点的政策背景是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据统计,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96元,月均3033元;人均消费支出为24445元,月均消费支出为2037元。考虑到赡养支出和储蓄率等因素,3500元的起征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覆盖个人的基本生活费用,体现了税收政策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个税起征点2017年的计算方法
在2017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具体而言,缴税金额等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其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应发工资减去五险一金后,再减去3500元的起征点。这一计算方法确保了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根据个人收入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级征税,既保证了国家税收收入,又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例如,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元(5000-3500)。根据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为45元(1500×3%-0)。这一计算过程既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也确保了个人收入的合理调节。个税起征点2017年的政策影响
个税起征点2017年的设定,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3500元的起征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提高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改善民生和促进消费。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适时调整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此外,个税起征点的设定还涉及税收政策的社会公平性和效率问题。一方面,合理的起征点能够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性,避免对低收入群体造成过大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适当的税收政策也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个税起征点也在不断地进行适时调整。例如,自2018年10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这一调整进一步减轻了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体现了国家税收政策的与时俱进和人文关怀。总之,个税起征点2017年的设定是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个税起征点的合理设定和调整,我们得以更好地平衡国家税收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实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税收改革中,能够进一步完善个税制度,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
贡献者回答境内人员自2008年3月1日起扣除标准从1600元/月调增至2000元/月。全国一样的标准。
适合个人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 5%速算扣除数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速算扣除数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速算扣除数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速算扣除数375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速算扣除数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速算扣除数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速算扣除数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40% 速算扣除数10375
9 超过100000元 45% 速算扣除数15375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个例吧:月工资3000元,个税起征是2000元,超出1000元是要交税的部分,对应上面第2点,速算扣除25元。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就是:(3000-2000)*10%-25=75元
是没有包含社保的计算公式,若有参加社保,则计算方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社保的扣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他的,以此方法类推。
(这是目前在执行的,新的扣税办法还未出台,但计算方法是一致的)
这样回答,不知道楼主明白了没?
我国工资的税收起征点是多少? (二)
贡献者回答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税起征点原来是1600,现在是2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2008年3月份起,个税按2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500元 5 0 二 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25 三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四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五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 六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 七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6375 八 超过80 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九 超过100000元 45 15375
个人所得税是怎么收的? (三)
贡献者回答个人所得税计算 应缴税款=(收入-扣除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2000元/月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工资所得税是按多少征收的? (四)
贡献者回答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征缴个人所得税,个税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拿到手中的工资都是税后工资。下面给大家讲下工资个税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工薪阶层辛辛苦苦赚钱,纳税更要明明白白。
应纳税所得额 = 工资收入 - 五险一金 - 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是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计算的计算公式,下面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如何计算,以及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其实很简单的。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下工资收入是否需要纳税,有的公司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员工自己相应也要按比例缴纳一部分,员工缴纳的那部分直接由公司从工资中扣除,员工的五险一金支出是不需要纳税的,工资收入减去五险一金后,如果余额大于起征点3500元,此时才纳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反之余额小于3500元的,就无需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那部分收入金额,由工资收入减去五险一金,再减去个税起征点的余额。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下面就要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查找对应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现在采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主要依据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来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比如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元,属于“超过1500至4500元的部分”,对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应纳税额也就是应缴个税=4500*10%-105=345元。参照上表时一定要注意,要用应纳税所得额对照表格,切不可用工资收入来参照计算。
实例:张三工资收入6000元,个人缴纳五险一金部分为500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6000-500-3500=2000元,对照税率表得知,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10%-105=95元。
注意,对于国内居民来说,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如果是外籍人员,他们的个税起征点与我们不同,他们是4800元,但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五)
贡献者回答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 国家规定个人工资超2000元的部分要交个人所得税 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起征点2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2000 需交个税的收入,是除“四金”以外所有个人工资性收入,都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个税起征点2018调整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紫律云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