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商丘。一名小学班主任买房子的时候手头实在拮据,张口找学生家长要借10万块。说是借,其实更像是一种“托付”,还堂而皇之地建议家长没现金直接刷花呗,有没有让人瞬间哑口无言?她自己操刀在家长手机上刷了4万,承诺说分期归还,却最后既没还款,也没打招呼。家长胡朝红因此上了“失信名单”,成了名副其实的“老赖”。
谁都不会愿意因为别人的事搞到这个地步,不过,胡朝红为什么明知不合适还得迎合老师?班主任为什么借钱不还,底气哪儿来的?
胡朝红的烦恼很复杂,这半年里她挺被动的。做事拎不清和实在是压力所迫,也许两者参半。信用黑名单导致不能乘火车,甚至影响到孩子上学。一层层压力堆在一起,胡朝红的表情比谁都沉重,金钱和尊重,全被磨得稀碎。家长向班主任追讨过好多回,嘴上说着赶紧还的老师,实际上把这茬丢在了角落。唔,也许她自己都觉得问心有愧,可也没表现出愧疚。
其实胡朝红本来打算硬气点,哪怕和老师撕破脸也无妨。她考虑过,“孩子若是在学校因为我的倔强被对付了怎么办?”说不清是妈妈的无力还是理智的退让——那个年龄段的父母多半会选择“先忍着”,这是普遍心理。根子上,还是家长对老师“权力”那点敬畏。
故事回到半年前。当时胡朝红只是想请班主任帮一个小忙。没想到还没开口,班主任先把她拦住,大大咧咧直接道出自己的难处:“房源紧张,十万块,走花呗,你肯定能帮我。”场面真挺尴尬。
师生之间这种不对等的情感博弈,说穿了还是一种隐形勒索。胡朝红是委婉拒绝,可班主任接过话茬,不着急,反正有办法。有钱的帮忙,没钱的垫垫花呗额度,这点“权宜之计”手到擒来。她说:“扫商家码,分期还你手续费我出,保证不让你为难。”对胡朝红来说,这是很难下决定的瞬间。要是直接说不,怕孩子受牵连。犹豫之间,手机已经被递出去了。
老师自作主张,从胡朝红的花呗刷出四万多,那会儿场面变得很别扭。胡朝红半信半疑,事已至此,也没发作。她只想赶紧过去,或者自我安慰一句“老师怎么会赖账?”
半年时间,胡朝红的征信早已受损,生活出行全都不方便。班主任对钱丝毫不上心还让胡朝红成了“黑名单”上的人,太荒谬。这让人忍不住联想,为何教师能走到如此大胆的地步?
愤懑之下,胡朝红终于带着妹妹到了学校,决心要个说法。班主任表现出的不耐烦,和最开始的客气判若两人。她直接表态:“明天八点给你。”但谁信呢?一次次失信,还有脸信她?胡朝红态度变了,以前顾虑重重,现在连拖都不想拖。可老师又立马拉身世关系:“你老公跟我朋友,大家都是熟人,别闹得太难堪。”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
尴尬吧,妹妹插话了:“有钱为什么不一次还清,还要等到明天?非等奶奶的养老金?”听见这理由,只能说大家都挺无语。班主任拖到下午取了一万,剩下的还得再等等,反正就差这点——她是想反正不会闹大。这期间她一直请胡朝红千万不要张扬,生怕事情穿出去丢人丢大了。
但最关键的,胡朝红这征信已经毁了。就算钱全拿回来,后果还是要自己收拾。班主任轻描淡写地表示:“找人问问,不行赔你一万。”听听,跟没当回事一样。胡朝红妹妹当场质问:“片区划分难道老师能帮忙?钱都白给了吧?”这下老师慌了,居然一溜烟跑去找钱。气氛雷人。
折腾一番,老师还是没按时把剩下的钱补齐,反而一通失联。最终胡朝红无奈之下只能找教体局介入。不得不承认,官方效率还挺高,接手投诉后立刻派人核实。胡朝红心里踏实了点,后来钱的问题确实顺利收场,但关于老师违规收钱、用孩子学业当筹码这部分的处理,没见报道。教体局的说法也是公事公办:“会严肃追责”。消息源是河南省梁园区教体局的最新回应,公开记录上查得到。
从事后来看,胡朝红一直顾虑重重,才拖到最晚才报警。多余了这么一大圈的内耗,其实调解根本不用自己单枪匹马的硬扛。数据现实,2023年全国校内师德问题投诉处理效率提升了36%,家长投诉的门槛和心理压力依然在,但政策环境早变了,这波家长其实可以早早维权。
再聊回人物自身,胡朝红一方面痛恨老师的不诚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对老师也“有求于人”。不是吗?谁让她本来也希望老师帮忙解决择校的事儿?就这点现实,讨债无力又难免心虚。班主任倒也不怕,或许她不过觉得,“收钱帮忙”“借钱应急”,没被抓住就都是小事。如果她真心觉得愧疚,哪里还会拖到被逼得跑银行?
复杂的地方就在这里。有人觉得这种事个别现象,有人却说“学校里都是潜规则”。诚然,依据人民日报发布的调查看,河南省2022年教育行业投诉排行榜,教师以权谋私类投诉占比仅2.06%,个案性质明显。但也曝光出了“权威”光环下的模糊地带。
网友评论炸开了锅,很多人说,如果不是班主任,胡朝红压根不会管。可老师毕竟是老师,谁敢真得罪?“欠钱跑路,顶着班主任的身份还招摇过市,脸皮太厚”,这话说得也太直白。可是站在另一个角度,家长和老师的这种互相利用,是不是也没纯粹谁好谁坏?财与权搅和一起,最后失衡。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遇到权力就转不过弯儿。可胡朝红如果一开始就说“不借”,是不是就没后面的麻烦?话又说回来,真有几个家长敢彻底撕破脸?人性这东西,没有标准答案。
不过吧,这事过去了,班主任或许已经接受了处罚。再看胡朝红,钱是要回来了,可征信污点倒没那么快消除。她自己说后悔,外人能体会几分?生活这个过场,就是无数碎片拼起来的,没真意义上的赢家。
身处这个社会,讲规矩的人反倒容易受伤。不讲规矩的,有时候能逍遥那么一阵子,却迟早得面对结果。老师失信,无论私德还是公德,都不是她能对学生讲“为人之道”的底气。家长怕麻烦却误了大事,说是自己倒霉,但这种倒霉不会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每个人身处其中,多半也得认。但你要说都能学到些什么,兴许下一次谁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反正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真凭良心的赢家,人活着多一点心眼儿也未必错。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老师向家长借钱的信息了解不少了,集么律网希望你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