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震惊全网的醉酒男拖拽女童案又迎来了全新进展。
这起事件发生之后,女童的家属声称,醉酒男子只是被进行了15天的拘留,可是与他的行为相比,这样的判决更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不满。
直到6月3日,整件事情迎来了转变,娄底警方也是发出了最新通报,更是有多位律师向记者透露关键信息。
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也是发现了许多关键性证据,也正是因为这些证据足以改变整起事件的定性。
那么从最初判定的“寻衅滋事”到涉嫌刑事犯罪,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6岁女童被强行拖拽
2025年5月20日,在涟滨中街的娄底,午后下雨之后,雨水还没有退去,湿漉漉的街面上一个背着小书包的6岁女孩,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可谁也没想到,在后面会因为一个陌生男人的出现,开始对她拉拉扯扯。
这个男人是刘某三十八岁,体格魁梧,直接在街角拦住了女孩,他弯下腰,脸上勉强挤出看似友好的笑容,编造了一个谎言:自己是她同学的爸爸,要带她去做作业。
可刘某没想到,小小的女孩警觉性很高,识破了他的骗局,眼看诱骗失败,刘某立刻变了脸,伪装瞬间撕裂,他一把拽住女孩细弱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开始往旁边昏暗的小巷子里拖。
书包在地上擦出刺耳的声音,女孩拼命地用小脚蹬地,另一只手死死扣住巷口的铁栏杆,稚嫩的哭喊声撕心裂肺:“爸爸!救命!”那声音回荡在街道中,小小的身躯,终究拧不过成年男子的蛮力,她一点点被拖向巷子深处。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住在楼上的一位老人听到了那绝望的哭喊,他没有丝毫犹豫,飞快地冲下楼,冲到巷口,对着刘某一声大喝,及时喝止了他的暴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阻拦,刘某没有表现出丝毫惊慌,反而暴露出他内心的阴暗和算计,他竟然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和一沓现金,试图塞给老人,想用金钱来买断良知,封住这张制止了他恶行的嘴。
随身带着“封口费”,这举动让人不禁怀疑,他是否早有预谋,甚至预料到了可能遇到的阻碍,但老人并没有妥协,被拒绝之后,刘某恼羞成怒,转而对老人进行威胁。
幸好,巷子口的动静已经惊动了更多的邻居,大家迅速反应过来,有人大声呵斥,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拨通了报警电话,警察很快赶到了现场,将刘某当场控制住。
可是警方最初的处理结果,却直接引起了网友们的不满,在派出所里,刘某辩解说自己“喝多了,脑子不清醒”,根据这个说辞,警方最初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寻衅滋事”为由,对他处以了行政拘留十五天的处罚。
十五天,一个大男人,在大街上,强行拖拽一个六岁的女童,试图将其拉进偏僻的巷子,这造成的心理恐慌和潜在危险难以估量,竟然只换来了区区半个月的拘留?
一时间,网络上的愤怒都炸了,有很多人质问:“现在网上说几句话都可能十年起步,光天化日下掳掠孩子未遂,才关半个月。”
网友们纷纷指出,从监控里看,刘某拖拽女孩时步履稳健,被发现后知道用钱收买、用言语威胁,甚至在拖拽过程中还说着“小妹妹真可爱”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这分明就不像是失去意识的样子,喝醉酒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如果喝点酒就能为所欲为,那社会岂不是乱套了。
随着排山倒海的公众舆情,裹挟着对正义的强烈渴望,幸运的是,这一次这股力量没有被忽略,在刘某行政拘留期满前夕,大概是事发后的第十四天,也就是六月三日,娄底警方发布了新的通报。
通报称,经过进一步深入侦查,他们掌握了刘某某涉嫌刑事犯罪的新证据,决定将他从行政拘留转为刑事拘留。
随着案件性质的转变,从最初的行政违法行为,升级成了刑事案件,罪名虽然初步仍定为“寻衅滋事”,但这已是刑事层面的罪名,这也就意味着事情的严重性被重新审视。
《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也迅速关注并转发了这一进展,他们的发声如同定音鼓,进一步推动着案件向更符合公众期待的方向发展。
从看似轻描淡写的行政拘留,到严肃的刑事追责,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律师的解读,揭开了部分谜团,那么为什么一开始只按“寻衅滋事”处理?
很可能因为在案发初期,警方手头掌握的证据,主要就是刘某在公开场合拖拽女孩的行为本身,要定性为更严重的罪名,比如拐卖儿童罪或强制猥亵罪,需要充足的证据来证明他特定的犯罪动机和意图。
而监控是否拍到了后续的猥亵行为?有没有目击者能直接证明他有拐卖的意图?刘某声称自己醉酒的供词显然不可信,甚至可能是用来逃避责任的借口。
但在缺乏直接证据链指向更重罪名意图的情况下,当时基于已有证据,将刘某的行为定性为“寻衅滋事”,这可能是警方在法律适用上的一种初步判断。
而案件的关键转折,恰恰就在那位挺身而出的老人身上,他的及时阻止,让刘某的犯罪行为戛然而止,客观上构成了刑法中的“犯罪未遂”。
如果以法定刑罚更重的拐卖儿童罪(未遂)起诉,根据刑法中关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最终的刑期反而有可能比寻衅滋事罪更轻。
所以来说,司法机关在选择起诉罪名时,必须极其审慎,需要综合衡量犯罪的完成程度、社会危害性以及手上掌握的证据是否足够支撑更重的罪名,并预测哪种罪名在法庭上最有可能成功定罪,能最终给刘某相应的惩罚。
当然也知道的是,法律最终目标是实现公平正义,而不是追求最高刑期却面临证据不足的风险,所以案件升级意味着警方在后续侦查中,找到了更多能够证明刘某主观恶性或潜在意图的证据,足以支撑更严重的刑事定性。
至于刘某的“醉酒”说,在中国刑法中,这从来不是可以轻易脱罪的理由,法律明文规定,醉酒的人犯罪,一样要负刑事责任。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表示,将全面收集证据,深入调查刘某的行为动机,核查他是否有前科,排查他的通讯记录等,这些都需要时间。
公众普遍期待,司法机关能够彻底查清所有事实,无论最终以寻衅滋事罪起诉,还是证据指向更严重的拐卖儿童未遂或强制猥亵未遂等罪名,都能给出一个经得起法律和公众双重检验的公正判决。
参考信源
人民日报2025-06-03——男子拖拽一女童进入居民区巷子,后被居民及时制止并报警。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其控制。警方通报:刘某某涉嫌寻衅滋事已被拘留,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京报2025-06-03——湖南娄底男子酒后拖拽女童被拘,律师:嫌疑人或涉刑事犯罪
通过上文关于行政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的相关信息,集么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