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税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20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逃税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一)基本量刑
1.数额较大:
逃避缴纳税款 10万元且占应纳税额10%,处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
逃避缴纳税款 50万元且占应纳税额30%,处 3年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多次逃税:
未经处理的,按累计数额计算;逃税比例按各年度最高值确定
(二)免责条款
若纳税人经税务机关追缴通知后 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行政处罚,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 5年内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两次行政处罚的除外
(三)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如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
二、逃税罪的构成要件
(一)主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单位或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故意逃避纳税义务,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观行为: 虚假纳税申报:伪造、变造账簿,虚列支出,签订“阴阳合同”等
不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后仍不申报纳税
(四)客体:国家税收征管秩序
三、辩护要点
(一)程序合法性抗辩
税务机关未依法追缴:若税务机关未下达追缴通知直接移送刑事立案,可主张程序违法,阻却刑事责任
补缴税款期限:补缴需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完成(含经批准的延缓、分期缴纳)
(二)数额与比例争议
应纳税额计算:需扣除海关代征税款及预缴税款,仅统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
逃税比例:需分年度计算,跨年度逃税以最高年度比例为准
税收优惠扣除:若享受税收优惠,应从应纳税额中扣除
(三)主观故意缺失
漏税与逃税区分:因政策理解偏差或计算错误导致的漏税属行政违法,非刑事犯罪
合法避税抗辩:如利用税收政策合理降低税负,不构成逃税
(四)初犯免责条款适用
首次违法且及时补救:补缴税款、滞纳金并接受处罚后,可免予刑事追责(需5年内无前科或两次处罚)
(五)单位犯罪中的个人责任
直接责任人认定:需证明个人参与虚假申报或决策,如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
单位合规整改:企业完成合规整改(如补税、完善内控)可争取从宽处罚
(六)证据链完整性
书证审查:核查税务机关的追缴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程序文件
电子数据合法性:排除非法获取的财务数据或电子账簿
四、典型案例与司法实践
(一)范冰冰逃税案
事实:通过“阴阳合同”隐匿收入,逃税1.34亿元。
处理:补缴税款及罚款8.84亿元后,因初犯免责条款免于刑责
(二)四川某食品公司逃税案
事实:虚假申报逃税127万元,占应纳税额80%-97%。
处理:经税务部门两次限期补缴通知,仍未补缴,刑事立案后,企业补缴部分税款后,公司被判罚金,法定代表人获缓刑
(三)北京某餐饮公司逃避追缴欠税案
事实:转移财产逃避追缴欠税82万元。
处理:税务部门要求限期补缴,但企业负责人注销经营主体,另行成立新的主体经营,以逃避追缴欠税罪定罪,判处罚金并追缴税款
五、法律依据与司法解释
《刑法》第201条:逃税罪的核心条款,明确量刑标准及免责条款
《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4〕4号): 明确“阴阳合同”“虚假申报”为逃税手段,规定补缴税款期限延至刑事立案前
《税收征收管理法》:逃税的行政责任及移送刑事程序的规定
六、实务建议
企业合规:建立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定期审查纳税申报合规性。
危机应对:收到税务稽查通知后,及时补缴税款并申请分期缴纳。
辩护策略:重点围绕程序合法性、数额争议及初犯免责条款展开,必要时引入税务专家出具意见。
通过结合法律规范、典型案例及司法政策,逃税罪的辩护需兼顾实体与程序,注重证据审查与情节抗辩,以实现有效辩护。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集么律网希望逃税罪的量刑标准和辩护要点,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