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息可能正在“悄悄授权”?手把手教你关闭这些隐形权限

骚扰电话响个不停,广告短信塞满收件箱,点个陌生链接银行卡突然被盗刷……这些糟心事根源都在个人信息泄露。

天天上网却像在裸奔,防护意识必须跑在风险前面!

看那些泄露案例,往往栽在小细节上。

朋友圈晒张机票忘了打码,登机牌上的证件号和姓名全暴露。

快递单随手扔垃圾桶,住址电话被扒得干干净净。

连路边扫个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手机通讯录瞬间被后台窃取。

更别提那些免费WiFi陷阱,连上几分钟,支付密码就被黑客截走了。

信息时代,一次大意就可能变成骗子眼中的肥羊。

密码设得简单最要命。

“123456”走天下的人不在少数,一个平台被撞库,所有账号集体沦陷。

还有人心大得离谱,所有软件都用同一组账号密码,这跟把家门钥匙插在锁眼上有啥区别?

定期改密码、大小写加符号的复杂组合、不同平台用不同密码——这三板斧能挡掉大部分初级黑客。

手机换新时旧设备怎么处理?

直接恢复出厂设置可不够,专业软件能轻松恢复数据。

正确做法是先用无关电影塞满存储空间,反复覆盖三四次再格式化。

云端存身份证照片更是高危操作,黑客攻破云盘等于全家证件大放送。

重要文件本地加密再上传,多一道锁就多一道安全阀。

软件权限管理别当儿戏。

装个手电筒APP非要读取通讯录,这种越界索权的直接拉黑。

官方商店下载只是底线,安装时盯着点“始终允许”的默认勾选,定位、麦克风、通讯录权限按需开放。

长期不用的APP赶紧注销账号,减少信息暴露面。

快递地址别傻乎乎写门牌号,放驿站或代收点更安全。

问卷调查碰上索要手机号的,十个有九个在收集信息。

纸质文件处理得学学碎纸机精神,带个人信息的单据要么粉碎要么涂抹关键字段。

防护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习惯问题。

总有人觉得“倒霉事轮不到我”,可骗子最喜欢这种侥幸心理。

信息泄露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察觉到骚扰电话变多时,个人数据早被转手倒卖好几轮了。

把防护动作变成肌肉记忆,才是在数字世界安身立命的硬道理。

网友评论:

现在的信息泄露防不胜防啊

上次就因为在快递站没销毁面单

被推销电话轰炸了半个月

朋友圈晒娃都不敢带定位了

生怕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

有次忘关权限

美颜软件居然在后台偷听聊天

免费WiFi绝对是大坑

连过一次后手机莫名多了十几个垃圾APP

现在到哪都只开自己流量

云端存身份证那位心真大

去年某网盘泄露事件忘了吗

重要证件还是放本地加密盘靠谱

看见要通讯录权限的手电筒APP就火大

这些无良开发者吃相太难看了

直接举报下架一条龙

快递地址从来只写到小区楼栋

具体门牌号让快递员电话联系

面单拿到手第一件事划掉电话号码

感觉自己在信息社会活得像特工

每次下APP都得研究半小时权限设置

但想到那些被网贷诈骗的案例

麻烦点也认了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什么是人肉搜索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