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部分城市公交停运,而哈尔滨市公交和出租汽车行业一天都没有断,全面加强公共交通工具消毒、通风、隔离、防护,始终坚持运营,坚持把党旗插在战“疫”一线,实现严防控与保畅通有机结合,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安心、顺畅出行。
“从大年三十开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我们科学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成立公交行业防疫指挥部和专项督导检查组,全员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严格落实消毒、通风、隔离等各项防控制度,疫情防控以来始终没有休息,通过网格化管理对全市公交线路进行包干管控。”哈尔滨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牟志伟告诉记者。
公交车日常消毒。
中心从疫情初始,统筹公交和出租汽车两个行业疫情防控工作,针对行业特点分别制定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案》,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公交行业成立四个专项督导组,每天出动30余人次深入公交线路、场站和运营车辆等疫情防控一线,对全市200余条线路、6000余台公交车辆进行包干管控,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监管落实到位;组织公交行业在全市设立300余处公交车辆消毒站,按照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严格落实全市公交场站、运营车辆消毒、通风工作和人员防护措施。
出租汽车行业成立5个包保检查组,每日对全市出租汽车企业防疫工作进展情况,开展循环式检查,督促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企业对所属车辆每天进行消毒,驾驶员必须佩戴口罩上岗营运。在全市建立了70余处消毒点,其中11个消毒点每日9时至16时向所有车辆免费开放,共计消毒巡游车2411871台,网约车480058台。
司机测温后方能出车。
防控初期,消毒液、口罩等物资短缺,公交线路纷纷告急,如何帮助企业筹措防控物资并且迅速发放到全市200余条公交线路手中成为第一个难题。1月23日下午,中心紧急筹措1000余公斤酒精、消毒液和5000支口罩,连夜下发到公交企业、线路手中,成为全市公交行业抗击疫情的第一批“弹药”。与此同时,中心为出租汽车消毒点筹措了帐篷、手套,镊子,医药箱等防疫物资,整个疫情期间,累计发放口罩70多万个,手套5000多副。
为了确保群众乘车安全,哈尔滨市公交行业实行车辆“一次一消毒”、“一趟一通风”,所有车辆运营前进行全面无死角消毒,公共区域实施“不间断消毒” 和人员出入登记等制度。驾驶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温筛查,佩戴口罩上岗,如有发热、感冒迹象立即停止发车。截至目前,公交从业人员未发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未发生因乘坐公交乘客被感染的病历。
出租汽车行业则要求驾驶员做到“六做到”:一要做到佩戴口罩,拒绝未佩戴口罩人员乘车;二要做到载客前后及时消毒;三要做到安装防护舱防止感染;四要做到扫描龙江健康码做好乘客登记;五要做到载客后车辆通风3分钟;六要做到副驾驶位置不载客,全程不合乘。有效保证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安全。
复工复学后,公交行业及时调整运力,在全市217条公交线路开通学生班车;在高峰时段加密发车班次,实施多车连发,限制车厢乘员,快速疏散通勤客流,在乘客较多的公交站点预留备用车辆,加密车辆消毒频次。
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公交行业还承担起对返哈人员和旅客的转运工作。公交行业每天安排100台应急车辆,在哈尔滨火车站、哈西火车站、太平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承担转运被隔离人员的任务,累计转运1599班次、转运被隔离人员18714人次,有力支持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
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部在学习强国、快手等专场直播了哈尔滨公交、出租车战“疫”出行的真实场景和驾驶员们的感人事迹,赢得799万人的关注。参与直播的中心工作人员殷璇告诉记者,在这场阻击疫情的战役中,没有什么人是“局外人”,没有什么事儿是“份外事”。不同的分工让我们承担了不同的工作任务,但我们公交、出租车行业的每一个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保证全市百姓的出行平安。
奋战在公交和出租汽车两个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书写了交通人战疫奉献的动人篇章。中心工作人员刘鑫负责每天对公交线路防疫工作进行督导、巡查,他的妻子是戒毒所的一名公安干警,为了坚守一线做好防控工作,夫妻俩把年仅3岁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各自住在单位一连20多天没有回过家。公交驾驶员王可欣和爱人王刚,都是6路车队的驾驶员,疫情爆发以来夫妻二人不仅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上,还主动承担起线路上最艰巨的早头车和晚末车工作任务,休息时间积极帮助车队管理人员进行车厢消毒。还有许许多多这样同志,他们放弃了假期,放弃了休息,放下了为人儿女、为人父母的那份责任和义务……坚守岗位,奉献社会,保障城市交通正常运转,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平安出行保驾护航。
编辑:刘凯
通过上文关于哈尔滨出租车的相关信息,集么律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集么律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