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一)

最佳答案1. 建立消费券制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存权是人的基本人权,满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扶持贫困,解决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温饱问题也是政府的职责。
建立低保制度,给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每月发放困难补助,虽然是解决生存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不容忽视。
参照美国食品券制度,借鉴今年金融危机期间为扩大内需在杭州、成都等城市发放消费券的做法,我国的低保制度可由货币形式改为货币和食物相结合,食物可采取发放专门购买食物的消费券,这种制度设计是可行的,也符合中国国情。
2.推行廉租房制度。
杜甫诗中提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古代有志之士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样,“居者有其屋”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追求。
只有安居了才能乐业,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但是,如何理解“居者有其屋”,我们过去把“其屋”片面地理解成有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屋,各地也普遍推行“福利房”,其结果是有权有势的,能够多分房,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难以分到“福利房”。
其实“有其屋”主要是指居民都应该有居住的房屋,包括有产权的自有房,也包括没有产权的出租房,这是能够做到,也应该能够做到的。
参照美国的做法,我国城市住房改革,应该将以“福利房”为主的制度改为以“廉租房”为主的制度,以改变“福利房”制度的弊端。“廉租房”制度作为政府提供的一项福利制度,应充分体现“廉租房”的性质。
一是“廉租房”的投资主体是政府,房屋要价廉质优,投资成本要低;
二是"廉租房"的面积要严格控制,一般在50平方米以内;
三是“廉租房” 只租不售,严禁借“廉租房”之名行“福利房”之实,一经查实,必须严格处理;
四是“廉租房”的租金要低廉,必须让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住得起;
五是“廉租房”的对象必须严格控制,主要用于低保对象,即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廉租房”的分配必须向社会公开,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廉租房”还要有退出机制,申请的住户要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条件改善了,不符合居住“廉租房”条件的,要主动退出,使“廉租房”能够循环使用。
3. 统一医疗制度。
医疗问题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也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我国陕西省木读县试图实行全民医保的试点,结果出现“有病进不来,无病出不去”的尴尬局面,可见医疗问题的复杂性。
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医疗制度,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基本建立,但不同的群体,医疗制度是不一样的。
城镇职工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居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这些医疗制度主要属于大病统筹形式,基本医疗问题即城乡居民的门诊医疗问题还没有解决,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小病忍,大病拖”、“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还没有解决。
新的医保制度主要要解决全民医保问题,在新医保制度还没有实施之前,国家应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采取更加优惠的医疗制度,比如说:
低保对象的普通门诊可以免挂号费;低保对象在社区医院看病费用可以优惠等,以满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医院要开辟针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绿色通道,对急诊病人要给予免费救治。
而对医院因救治困难人群而收不到治疗费的,地方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相当于财政对国有企业坏账的核销一样。
4.应倡导民间组织建立免费食品供应制度。
建立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有义务,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无可非议,但任何事情都想政府包下来,政府也难以承受,甚至会出现养懒汉的社会现象。但政府如果强制地采取一些措施,一味地取缔,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效果不一定好。
如果在某些方面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让民间组织参与,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民间组织自发的食品供应制度,是值得学习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民间组织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我国,虽然城市里基督教组织很少,但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佛教组织,这些佛教组织民间捐款多,经济实力比较强,是有能力从事一些公益活动的,且扶弱济困的慈善事业和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思想也是相符合的、是可行的。
我国地方政府可以作些尝试,鼓励和倡导教会组织和其他一些民间组织自发为社会的流浪汉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食品,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民政部李立国部长介绍说,十年来,我国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受惠范围逐渐由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弃婴等特殊群体向全社会拓展,社会福利事业正在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老年福利事业大大拓展:
截至2011年底,15个省份建立了80岁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16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各个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
养老机构和床位数分别从2002年的3.76万个、114.9万张增加到2011年的4.09万个、351万张,管理运营机制从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国家制定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福利企业优惠政策。
逐步推行了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医疗救助等帮扶政策,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了更加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孤儿保障有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孤儿抚养、教育、医疗、康复、成年后就业、住房等作了全面的福利制度安排。
实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机构集中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00元、600元,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补助地方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积极探索把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分类纳入保障范围。
面向公众的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拓展:
婚姻登记服务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逐步推开。社区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城乡社区服务设施16万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23.6%。
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平均以每年10%的增长健康有序发展。地名公共服务不断拓展和深化。2011年中组部、民政部等18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有了制度性安排。
福利彩票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2009年国务院颁布《彩票管理条例》,有效规范了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福利彩票销售额连年增长,十年间累计筹集公益金1885.5亿元,有力支持了社会福利事业和其它公益事业发展。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大专) (二)
最佳答案以下是一些适合大专学生撰写的行政管理论文题目:
西方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核心研究点:分析西方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法律程序、公民权益保护措施及其成效。探讨内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在执行国家征用项目时构建完善法律框架的建议。
古代俸禄制度与现代“高薪养廉”政策的对比分析
核心研究点:探讨古代俸禄制度对现代“高薪养廉”政策的启示与借鉴。探讨内容:分析“高薪养廉”政策在提高官员职业荣誉感、增强其廉洁自律方面的作用与局限。
中国传统文化对家族企业管理的影响研究
核心研究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家族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及其影响。探讨内容:探讨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实现现代企业治理的高效与透明。
政治领导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探究
核心研究点:分析政治领导风格对国家兴衰的影响。探讨内容:以具体国家为例,探讨威权主义等政治领导风格对国家发展的利弊。
中国历次修宪的问题与建议分析
核心研究点:梳理中国历次修宪的过程与争议。探讨内容:围绕人权、法治与民主等核心价值,提出推动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建议。
中印医保制度比较研究及我国农村医保改革方向
核心研究点:对比中印医保制度的优劣。探讨内容:分析我国农村医保改革的成效与未来方向,提出优化建议。
国企裁员与政府精简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其改进建议核心研究点:分析国企裁员与政府精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内容:提出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员工技能、妥善安置裁员员工等改进建议。
大国崛起中日本和美国的崛起对中国的借鉴 (三)
最佳答案(1)日本:日本的崛起起源于黑船时间。1853年7月,美国的海军准将佩里率兵攻打了日本,用武力敲开了日本的国门。这个过程和中国经历的鸦片战争类似。但是日本与中国不同的是,面对国外强盛的武力的羞辱,日本选择了主动的学习、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甚至就在佩里在获得通商许可,准备离开日本的时候,有日本青年潜入到佩里的船队中,想要去美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但是后来被佩里遣送下船了。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并且是主动的学习。黑船时间之前,日本以中国为师,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黑船事件以后,日本以美国等先进国家为师,学习对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改革道路。
(2)美国:第一批移民美国的人,都是在西方各国家受到政治压迫的各种精英们。如果把日本看作是通过学习走向富强的典型国家的话。那么美国就是依靠完整的制度设计来达到维护整个国家稳定、充满活力的运行的。在美国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第一批移民者已经开始设定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制度和发令。这些人在自己的国家受到政治方面的压迫,但是他们确实是一批精英们。他们认识到制度的完善的重要性。因此,直到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宣布立国,各州的代表们继续以设计出完美的国家运行的制度为目的。最终,他们是成功了的。他们成功界定了权利的界限、权力之间相互制衡。并且鼓励发明,通过发明来使美国走上富强之路。而鼓励发明正是制度设计时的一个要点。
对中国的借鉴:
(1)主动学习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唯一途径。中国要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而成功的成为一个发达国家,而不是依靠对外的战争和吞并,必须要唤醒自己内部的活力,主动学习。学习国外先进大的技术,运用后发优势,稳步提高中国的国力。
(2)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中国自古以来依靠人治而不是法制。作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长期的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规范,而不能凭借官员们的个人操守等。完善的制度设计,将为国家的平稳发展划定航向。中国目前的制度还有待完善。
全部手打,以前上《世界政治与经济》时做过类似的题目,所以应该会比较靠谱。如果觉得还行的话,吧!
美国的土地制度是 什么样子的? (四)
最佳答案美国的土地管理以集中、垂直的管理体系为核心,强调土地的社会职能和利益,确保土地资产的可持续利用。194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原国家土地办公室基础上成立,隶属于内务部,负责全国土地的统一规划管理。该局在各地设有13个区域性办公室、58个地区性办公室和143个资源区办公室,负责管理联邦、州、县、市四级土地。联邦土地管理局除了直接管理联邦土地外,还管理森林、河流、沼泽、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和地表以下所有矿产资源、水资源。此外,该局还对州和私人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指导、协调和规范。
美国土地所有制多元化,私人土地占51%,联邦及州政府土地占47%,印第安人保留地占2%。联邦政府土地包括邦政府机关、军事用地等。州、县、市政府各自拥有土地。联邦、州、县、市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上各自独立,需通过买卖、租赁等有偿方式获得。联邦政府的308.4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家土地管理局控制60%,国家森林局控制24%,国防部、垦荒局、国家公园局、水电资源局等部门控制剩下的16%。土地权属纠纷由法院解决,政府不介入。
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形散而神不散。各州一般没有具体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联邦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地方。土地利用方针或规划自下而上完成,公众参与,需半数民众同意。农地保护始于20世纪30年代,1981年《农地保护政策法》将农地分为四大类:基本农地、特种农地、州重要农地、地方重要农地。1983至1994年,各州完成农地划分。农场主签订协议后可获得减免税费等优惠。
美国地产市场发达,所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可自由买卖、出租和抵押。土地交易地位平等,私有土地买卖手续简单,向政府缴税登记即可。外国人也可购买土地,政府征购土地须规划许可且出于公众利益,由法院裁定。
美国的老市区改造始于20世纪50年代,政府制定规划计划,公众参与,政府与开发商合作,广泛采用新技术。洛杉矶改造前功能不全,改造后焕发活力。美国土地管理方面值得借鉴:管理体制与任务相适应,加快法制化进程,强化规划权威,保护耕地,加快土地市场培育。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紫律云网希望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