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没有建议缓刑,法院可以判缓刑吗?

根据最高检的通报,去年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率约为96.6%,从这个数据可知,法院基本上照单全收检察院的量刑建议。

因此,在认罪认罚的案件中,检察院的量刑建议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检察院在认罪认罚具结书中建议缓刑,基本上法院都会判缓刑,但是如果检察院在认罪认罚具结书中没有建议缓刑,法院还可以判缓刑吗?

根据《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第40条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准确,量刑建议适当的,人民法院应当。 从该规定来看,法官应当适当的量刑建议,但最终还是由法官决定刑期和刑罚的执行方式。如果案件从检察院移送到法院起诉期间,案件事实和证据没有任何变化,检察官不给出缓刑量刑建议的理由,也有可能成为法官不判处缓刑的理由。

因此,如果检察官没有给出缓刑建议,那么法官判处缓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虽然缓刑可能性小,但也不是一定没有机会。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三年以下的量刑建议,检察院会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犯罪事实、构成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应该适用缓刑,而嫌疑人在认罪认罚后检察官没有建议适用缓刑,这就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判断。到底有哪些原因导致检察官没有给出缓刑的建议,尽可能在开庭前消除影响因素。

所以,即便检察院没有建议缓刑,但在法院阶段出现或创造出有利条件时,仍然有机会在法院被判缓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退赃退赔拿到谅解。在检察院阶段没有退赔退赃或取得谅解书,到了法院积极赔偿受害人并取得谅解,或者把钱直接退到法院,提前预缴罚金等,这是最常见争取缓刑的方式。

第二,案件罪名发生变更。案件罪名和定性在法院审理期间发生重大变化,从重罪可能变为轻罪,比如从盗窃变为职务侵占、诈骗罪变为帮信罪等。

第三,从轻情节发生变化。主从犯的身份认定在法院发生变化,从主犯可能变为从犯,在检察院阶段没有认定自首或者立功等情节,但在法院阶段被认定,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法院判决缓刑。

第四,认定犯罪金额变小。涉案金额在法院发生变化,因证据认定原因,法院认定的金额远低于检察院起诉书中控告的金额,金额变小后存在量刑区间变化的可能。

第五,办案检察官相对比较保守,不愿意直接给缓刑意见,把适用缓刑的权利交给法官行使,由法官作出最后决定。我曾经在办理一个职务侵占案时,在和检察官沟通时,检察官很坦诚的说,最终判缓刑可能性很大,他对法官判缓刑也不持异议,但考虑到法官的想法,检察官不同意出具缓刑意见,说还是由法院决定,最终法院的确判了缓刑。

第六,对于特定案件,法院判决时适用缓刑也不一定与检察院的量刑建议相冲突,尤其是经济类犯罪案件,缓刑可能性还是有的,我曾经在办理一起非吸案件时,量刑建议就没有提到缓刑,但一审最后还是判了缓刑。

所以,如果当事人已具备判缓刑的条件,即便检察院没有给出缓刑建议,到了法院后仍然应当尽可能去创造有利条件争取缓刑,只要存在一线希望,还是要尽力去争取更好的结果。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对于检察院量刑6年会判几年,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集么律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