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毒罪,投毒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怎么处罚 (一)

什么是投毒罪,投毒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怎么处罚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属于危险犯范畴。只要行为人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到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即便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犯罪,需立案追责。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投放危险物质未造成严重后果,行为人将面临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若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则处罚更为严厉,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对于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若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将判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则将面临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处罚。过失犯此罪者,将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则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在实际案例中,胡文标和丁月生因在明知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苯、酚类有毒物质的情况下,仍将大量废水排放至公司北侧的五支河内,任其流经蟒蛇河污染自来水厂取水口,导致盐城市区20多万居民饮用水中断长达66小时40分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3.21万元。最终,二人因投放危险物质罪被判有期徒刑,胡文标被判处十年,丁月生被判六年。

投毒致人死亡是什么罪 (二)

法律分析:投毒致人死亡的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犯本罪造成他人死亡的一般会被判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是犯罪情节极其严重的话,那么会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是如何规定的 (三)

第一款规定的是对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的处刑。根据本款规定,对造成上述危害后果的,一般会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分析

相关法律的第一百一十五条一共分为二款。第一款是对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罚规定。有行为的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分子会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所说的“造成严重后果”,就是本款规定的“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关于放火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而如果放火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话,那么就属于放火罪;2、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该以犯罪的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是应该以行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也就是说不能够光看客观造成的后果,还要根据行为人主观的意识态度来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犯罪。3、放火罪与焚烧个人财物: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讲,任何人都有对属于自己的财产进行处分权的权利。处分权包括毁坏,使其失去使用价值或者价值。但是,这种权利的性质是以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处分的行为只要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火烧自己的财物,那么就可以说是属于处分个人所有财产的范畴,不构成放火罪。反之,这种行为就构成放火罪。4、一罪和数罪:行为人如果为了毁尸灭迹或者销毁其他证据而放火,导致危害公共安全的那么就按照其犯的罪从重处罚,不另外加上放火罪进行数罪并罚;但是如果后果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程度的话,那么就要加上放火罪进行数罪并罚。5、放火罪与故意伤害罪:如果犯罪分子以放火作为杀人的方式,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话,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反之如果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话,以放火罪定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投毒致癌要多久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紫律云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