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 2、残疾人基本保障法
- 3、《残疾人保障法》主要从哪些方面采取保障措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 4、劳动法对残疾人有特殊保护吗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八章 法律责任 (一)
答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八章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能依法保护残疾人权益,如不接受申诉、控告或检举、查处不力,甚至进行报复,将对直接负责人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需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残疾人组织的权利:
残疾人有权向残疾人组织投诉权益受损情况。残疾人组织在确认权益受损后,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查处,并要求得到答复。
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如未依法核发残疾证、审核就业情况等违规行为,将由监察部门进行纠正。情节严重者,将给予处分。
教育、就业、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责任:
教育机构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将受到行政处分,甚至刑事追究。用人单位违法拒安排残疾人就业等违法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供养和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如侮辱、虐待或遗弃残疾人,情节轻微的将被单位或上级机关纠正。情节严重者,将面临行政处分;造成损害的,需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条款旨在确保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严格保护,并对违反者进行严肃的法律制裁。
残疾人基本保障法 (二)
答该法明确了残疾人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权益和保障措施,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一、残疾人基本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1、残疾人基本保障法规定了国家在残疾人保障方面的基本任务和政策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国家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包括残疾人福利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等。
2、促进残疾人教育:国家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支持和保障,推动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3、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国家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4、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国家支持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和幸福感。
二、残疾人基本保障法的实施情况
残疾人基本保障法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国家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残疾人教育的投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残疾人保障事业中来,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残疾人保障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残疾人就业难、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综上所述:
残疾人基本保障法是我国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其涵盖了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本生活到教育、就业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保障和支持。虽然实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不断努力完善,进一步解决残疾人面临的问题,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一条规定: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二条规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条规定:
残疾人在政治、人身、财产、生活、教育、工作、婚姻、家庭、文化、体育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
即为残疾人基本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条款的概述。
《残疾人保障法》主要从哪些方面采取保障措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三)
答《残疾人保障法》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涵盖六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康复服务,国家致力于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残疾人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是教育权利,法律确保残疾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身体状况如何,都能接受适合自身需求的教育。
劳动权益同样受到重视,法律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促进其在社会中就业,获得公平的报酬和工作条件。
文化生活方面,法律也强调了残疾人的平等参与权,鼓励社会各界创造条件,让残疾人能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此外,社会保障权益也是保障措施的重要内容,国家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残疾人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
最后,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无障碍,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这些措施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保障,确保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劳动法对残疾人有特殊保护吗 (四)
答劳动法对残疾人有特殊保护。
残疾人的劳动保护权就是法律关于保护残疾人在劳动就业方面的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下列权利:
1、残疾人劳动非歧视权利。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2、劳动条件与残疾人相适应权利。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
3、工作培训权利。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
4、免费接受就业指导服务。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残疾人有要求同工同酬的权利。公司无权以职工是个残疾人的理由,干同样的工作而不发一样的工资,同工不同酬涉嫌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残疾人就业条例》,公司应当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定劳动报酬,实行同工同酬。
综上所述,劳动法中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十七条
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第三十八条
国家保护残疾人福利性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九条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紫律云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