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苦叫入手了“商住两用公寓”,卖不动又不愿住,后悔了

最近总收到粉丝私信,说当初图便宜买了商住两用公寓,现在卖不掉、住得烦,后悔得不行。为什么看起来“香”的公寓,最后成了“烫手山芋”?答案就藏在“商住”二字里。

当初图的“香”,到底香在哪?

年轻人刚工作那几年,谁不想有个自己的小窝?可普通住宅首付高、限购严,这时候商住公寓就像“及时雨”。面积小,30到80平,总价低,几十万就能拿下。不用社保、不限套数,手头有点钱就能买,对没购房资格的人特别友好。

位置也挑得好,大多在市中心或地铁旁,下楼有商场、便利店,上班通勤15分钟搞定。创业者更看重它能注册公司,装个loft,楼下办公、楼上睡觉,省了租房钱。外观还像高档写字楼,住进去比老破小“有面子”,这谁不心动?

现在悔的“痛”,到底痛多深?

住了几年才发现,“商住”二字藏着多少坑。先说落户,普通住宅能落户口、划学区,公寓不行。孩子上学得租房,自己还是“外乡人”,归属感一下就没了。

首付和贷款更扎心。普通住宅首套30%首付,能贷30年;公寓得50%首付,最多贷10年。当初算着总价低,结果首付压力反而大,月供也高得喘不过气。

生活成本像“隐形炸弹”。水电费按商用收,民水3块多一吨,商水能到6块;民电5毛多一度,商电1块多。做饭没燃气,只能用电锅或煤气罐,一个月多花好几百。物业费更离谱,普通住宅2-3块一平,公寓能到4块,不住也得交。

住得也不顺心。一层20多户,邻居可能是租客、小公司员工,半夜有脚步声、装修声,隔音差得像“没墙”。户型更是硬伤,暗卫没窗户,厨房在门口,没阳台晒衣服,通风全靠空调。

最崩溃的是“卖不掉”。市场上公寓太多,新房都在打折,二手房更难卖。挂中介一年,来看房的人少之又少,想出手只能降价10%、20%,亏得心疼。

买之前想清楚,别让“安家”变“闹心”

那些年为了“有个家”咬咬牙买的公寓,最后成了“回不去的家”。你说,要是当初多了解点房产知识,是不是就不会踩这个坑了?

如果现在正犹豫买公寓,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是真的需要“商住”功能,还是单纯图便宜?未来5年有落户、学区需求吗?能接受“卖不掉”的风险吗?想清楚再下手,别让“安家”变“闹心”。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集么律网希望有一种痛苦叫入手了“商住两用公寓”,卖不动又不愿住,后悔了,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