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退了,人就能出来!”当家人突然被带走,焦急万分的家属接到这样的“承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但您知道吗?在广西某地,一位母亲为让儿子“出来”,抵押房子退了50万“赃款”,结果等来的却是一纸逮捕通知书。类似的悲剧每天都在重演。
公安说“退赃就给办取保候审”,这看似希望的承诺,实则暗藏法律风险。作为专业的刑事律师团队,今天我们为您揭开真相!
一、冰冷现实:退赃≠取保候审
翻遍《刑事诉讼法》,没有任何一条规定将“退赃”作为取保候审的条件。取保候审的核心要件是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较小,退赃最多只能表明认罪态度较好,但绝不是取保候审的通行证!
在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件中,公安机关要求家属退还50万元“赃款”才办取保。律师介入后发现获利金额存疑,坚持未退,最终当事人照样成功取保。这暴露出某些地区存在的趋利性执法问题——盲目退赃可能掉入“自证其罪”的陷阱。
二、三大致命误区,家属千万别踩坑!
误区一:“退赃”前提是有赃可退
如果当事人根本没有实施犯罪,或者没有获得赃款,哪来的“赃”可退?退不存在的东西等于变相认罪!
误区二:公安说的金额就是真理
在侦查初期,所谓的“赃款数额”往往只是办案人员的初步判断。曾有位企业家被要求退赔300万,经律师核对账目后,实际金额不到100万。多退的部分,日后追回难如登天。
误区三:退钱就能换自由
取保候审不等于无罪释放!即使取保,案件仍在推进。江苏的刘先生退赃取保后放松警惕,结果庭审时因证据突袭被判实刑,人财两空。
三、十字路口:退还是不退?
站在情感与法律的十字路口,家属往往面临撕扯:
情感上,您可能想:“不管花多少钱,先把人弄出来再说”。这种心情我们完全理解,但理性决策才能避免二次伤害。
法律上,过早退赃可能成为定罪的“铁证”。特别是在您不了解案情时——如果里面的当事人坚决否认,外面的家属却“积极”退赃,相当于亲手堵上亲人无罪的生路!
律师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步:立即委托专业刑事律师会见,了解当事人对涉案事实的陈述;
第二步:核实赃款真实性及具体数额,避免超额退赔;
第三步:结合案情制定退赃策略,将退赃作为争取从轻处罚的砝码而非交易条件。
四、黄金37天,家属必做四件事
立即聘请律师会见——别等“口供固定”才行动;谨慎对待退赃要求——核实后再处理;全面收集有利证据——包括工作表现、社会贡献等品格证据;适时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逮捕后仍有机会。
真正的司法正义从不是交易的艺术。当您面临“退钱放人”的承诺时,请记住:法律从未给权力标价,更不会给自由明码标价。守住证据底线,既是保护财产,更是捍卫亲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
正如一位错案平反者所言:“用妥协换来的自由,永远带着枷锁。”在这条艰难的路上,专业法律人永远是您最可靠的盟友。
郑重声明:本文旨在法律科普,案例模糊处理,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案件,需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陈五争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每年全国接案办案,数百起案件办理经验,擅长领域:刑事辩护,在宋某诈骗案、莫某盗窃案、朱某职务侵占案、宋某敲诈勒索罪等众多刑事案件的辩护中,均为当事人争取了超预期的合法权益。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集么律网关于退赃10万罚金怎么算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