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引诱他人吸毒如何处罚? (一)

青少年引诱他人吸毒如何处罚?

优质回答青少年引诱他人吸毒的,如果是达到16周岁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3-7年有期徒刑,但如果未满14周岁的,是可以免予刑事责任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一、青少年引诱他人吸毒如何处罚

青少年引诱他人吸毒的处罚,是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强迫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本罪与它罪的区分

(一)本罪与一般教唆犯罪的界限

二者有本质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侵害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又侵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而后者侵犯的客体,则取决于所教唆犯罪的客体,如教唆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罪名不同。前者是一个独立罪名,吸毒行为法律上没有规定为犯罪,而教唆他人吸毒的行为,法律上规定为独立犯罪。而后者则不是独立罪名,对于教唆犯,要按照他所教唆的罪来确定罪名,教唆犯属于共同犯罪。

(二)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处理

实践中此类案件较多,对此定性认识不一,我们认为,如果具有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故意,那么就是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仅是杀人和伤害的手段而已。如果致人死亡、伤残的,能够查明没有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的心理,而对死亡和重伤仅有过失的,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重伤罪和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数罪,应择一重罪处罚。

就是我国法律上对于引诱他人吸毒罪的具体认定和处理情况,相关事项的办理上,是基于实际的违法情节来进行认定的,如果涉及到引诱多人吸毒的是可以从严处罚的,但对于不负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是免予刑事责任的。

聚众吸毒一般判多少少年 (二)

优质回答众吸毒行为是我国法律所不能容忍的,但也没有上升到刑事犯罪的地步,一般是只能按照违法行为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提供场所容留他人聚众吸毒,则应按容留他人吸毒罪定罪。

容留他人吸毒罪是指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容留他人吸毒,这里的容留是指实施了容留的行为,而不管这种行为是处于主动还是被动,所以,即使是吸毒者前来要求而被动的容留行为也会构成犯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不要求主观上具有牟利目的。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所以,即使聚众吸毒不构成犯罪,也极其容易导致容留吸毒的情况出现。作为公民既不应该吸毒,也不应该容留他人吸毒。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青少年吸毒要判什么罪行 (三)

优质回答1、单纯的吸毒行为不构成犯罪。

2、 如果年满十六周岁且吸毒成瘾的,可以强制戒毒。

法律规定:

《禁毒法》第三十九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对依照前款规定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社区戒毒,由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帮助、教育和监督,督促落实社区戒毒措施。

少年劳教最多判多少年 (四)

优质回答1、是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2008年6月1日以前的规定是,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送劳教所进行劳教戒毒。2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施行,将劳教戒毒改为强制隔离戒毒,其实换汤不换药,还是在劳教所执行,只是把戒毒劳教所改名为强制隔离戒毒所。

3、第2次抓住,被劳教,最长1年,最短3年。按照北京的惯例,吸毒被劳教的,现在一般2年起步,按照进宫次数递增3个月。

相信关于吸毒一般判多少少年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紫律云网的其他栏目。